民国时代的重庆,被哪些军阀统治?
民国时代的重庆军阀统治:1929年潘文华任重庆市长;1939年11月贺国光任重庆市长:1942年12月贺耀祖任重庆市长兼重庆防空司令;1945年张笃伦任重庆市长。1948年杨森任重庆市长。
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中,谁的能力最强?谁又是垫底的?
蒋介石麾下有“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三太保”,五虎上将和十三太保的人选说法不一,倒是八大金刚比较统一,分别是:何应钦、陈诚、钱大钧、刘峙、顾祝同、蒋鼎文、张治中、陈继承。
垫底无疑是陈继承,单论军事方面最强是何应钦,综合能力最强要属陈诚。
此八人自黄埔军校开始,就追随蒋介石,在国民党的党政军等方面属于手握重权。但要说到能力垫底,小王认为陈继承当之无愧。
陈继承毕业于保定军校后,到黄埔时是中校战术教官。看同一时期其他几人,何应钦少将副总教官、钱大钧中校兵器学教官、顾祝同中校战术教官、刘峙中校战术教官、陈诚上尉教育副官、蒋鼎文上尉军事教官。
1925年4月,黄埔军校教导第1、第2团合编为党军第一旅时。八大金刚中,地位最高属旅长何应钦,陈继承与蒋鼎文、顾祝同同任营长。
刘峙只是陈继承第二营的党代表,陈诚、张治中还要低些。可见,陈继承起点不低、加入蒋介石集团的初始状态不错,但随后的发展一言难尽。
在第一旅扩编成第一师、第一军过程中,刘峙、钱大钧、顾祝同、陈诚都先行升任师长一职,陈继承和蒋鼎文、张治中的发展速度相对慢了一步。1931年7月,陈继承接替顾祝同任第一军长,但此时第一军只是一个番号而已。
捉蒋亭的历史故事?
骊山捉蒋亭是一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就是1936年12月l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迫蒋抗日的地方。
此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为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蒋介石到西安东北军张学良行营,蒋介石主张让外必需安内,要消灭共产党,而张学良力主抗日,为了促使蒋介石抗日,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在骊山凉亭下的山石缝中将蒋介石捉到,共产党 经周恩来的斡旋迫使抗日,那个亭子因此得名捉蒋亭
民国绥靖公署,行营,行辕都是什么机构?
民国时期的绥靖公署,行营,行辕都属于军事机构,行营,行辕这两个机构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绥靖公署是民国时期才有的产物。
在二战爆发前,因为英国,法国对纳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让绥靖这个中性的词语变成了贬义词,绥靖并非指代妥协忍让,而是稳定,安抚的意思,所以绥靖公署这个机构的建立,最初主要是用来维持地方稳定的。
但问题是在民国时期,地方局势一点都不稳定,有搞革命的,有抢地盘的,还有占山为王的,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绥靖公署诞生了,类似地方剿匪,构筑防御工事,武装自卫都是由绥靖公署负责。
这个时期的绥靖公署级别并不高,也不适合简单的将其划为军事机构,毕竟维持稳定不是只靠武装力量来治理就行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确保部队的战斗力,各地的武装力量政府都能统一调度,很多机构被裁撤了,1940年后,又对军事指挥机构再次进行了精简,直到抗战胜利,第一,第二等战区直接改编为绥靖公署,绥靖公署的地位才得到了提高。
说行营之前,我们先说一下其中的一个特殊含义,古代皇帝出巡时临时搭建的驻地,1930年,国民政府的第一个行营建立了,“海陆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南昌行营的主任正是蒋,也在这年的11月,蒋开始将南昌作为国民政府的军事中心和经济中心,南昌在当时还有中华民国第二首都之称。
所以在表面上,行营属于军事指挥机构,但在实际上又可以作为军事中心,甚至是政治中心来使用,级别也仅次于总部,后来又先后成立了重庆行营、广州行营等等,都属于区域军事中心,并且是专事专办都各有针对,就比如西安行营就是针对红军北上的,在抗战胜利之后行营被逐渐裁撤。
行辕主要出现在抗战胜利后,抗战胜利了战争并没结束,蒋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军队的控制力,在一定区域内设置行辕,下面通常管辖多个省份的军政事宜,1948年,蒋宣布实行实行民主宪政,行辕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