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文人是怎么把大明搞垮的?
第一,东林党自命清流,操控舆论,凡是不和他们一条战线的,统统斥为奸邪,最终挑起党争,让大明朝廷陷入空前内耗。第二,反对政府征收工商税和矿税。第三,道德洁癖加嘴炮无敌,天天弹劾这个弹劾那个,忽悠皇帝把能做事的大臣几乎全部杀光。本来崇祯南迁至少还可以苟延残喘一段时间,却被东林逼得皇帝不敢跑太子不让走,死守变成守死。第四,伪君子集团,君王死社稷,而大臣纷纷当汉奸,降完李闯降满清,鼓吹的所谓气节原来都是忽悠别人去送死。可以翻翻被他们篡改的史书,明末真正殉国的东林党人有几个?厚着脸皮去出仕满清的又有多少?
明朝的灭亡,我们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搞垮了这个命不该绝的王朝?是统治者自己太作?天灾人祸?还是其他的一切!在小编看来,这些都有,但是明朝的灭亡,也离不开这群“伪文人”东林党的“贡献”。
东林党最大的贡献就是谁做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一概不管。只管找毛病,换句话说就是谁做事谁倒霉,反正他们东林党人不做事就完了。
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明朝,尤其是明朝中后期,皇帝的权利并没有我们想的那样大,在明朝文人还是偶尔可以跟皇帝叫叫板的,一般后果也不会太严重,顶多就是象征性的惩罚一下,这样一来就无形中把文人的臭脾气养出了了。
想想看,天天没事一帮子知识分子在朝堂之上整天逼逼叨叨,还搞什么党争,政治迫害,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绝不是什么为了江山社稷之类的。官员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也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不过都打着卫道忠君的幌子为自己攫取利益。这样的结果对明朝有什么好?
最让人齿冷的是崇祯为了节约开支,宁愿让自己的皇后亲自洗洗涮涮,为啥?没钱啊,但崇祯为了筹齐银两给军队发饷,无奈向朝中的王公大臣们借钱,结果一提到借钱,这些王公大臣们又是哭穷,又是上吊的,横不能都穷的吃饭都没有钱了。结果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从这些大臣家里抄出来上千万两的银两,想想看,这叫什么事?
所以大明的灭亡既有统治阶级自身的原因,也有这些文人推波助澜的恶果!也许这些所谓的文人成了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党争,内耗。
朝廷分阉党、东林党等,东林党又分浙派、淮派等。
论事不问对错,只看党派。哪怕你的提议是正确的,只要你不是我一派的我就反对,就阻挠,就拖沓,总之,就是怀你的事。
东林党人实际上是配合崇祯皇帝覆灭了明王朝的,因为他们只做名义上的好事,对于应该做一点小坏事来维持明王朝统治的事情无人去做,现在却面临王朝覆灭的更大坏事,就是典型的“好人办了坏事”,崇祯皇帝这个“大好人”带领东林党这些“小好人”奔向了明王朝覆灭的结局。
根源是他们不是道家人物而是儒家人物,不愿意承担做坏事的责任,有所谓顾及清誉的想法。
也就是说,东林党人不愿意当背锅侠。
《道德经》关于谁去做坏事有明确的界定,这就是“三知三守”的理论,叫做“知其雄而守其雌,知其荣而守其辱,知其白而守其黑”,就是提倡道家人物为帝王去专做那些帝王不方便去做的坏事(如心狠手辣的事,如忘恩负义的事,如假情假意的事),这是帝王身边的人的行为准则。
明王朝帝王身边的人是谁?
当然是掌握特务机构的阉人或者宦官,当时却尊称为太监,与太师、太傅、太保或者民间的太上老君一样,有被称为“太”的资格和尊荣。
但崇祯皇帝已经诛杀了得力助手魏忠贤,就无人来做帝王应当做的坏事了,所以帝王显得就无所作为了。
所以,这是一个悖论,崇祯皇帝只想沽名钓誉,不愿意做坏事以维持明王朝的统治,可以为他做坏事的人又被他意气用事给杀掉了,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明王朝走向末路。
他所谓“诸臣误我”的想法,是感叹无人为他做坏事,帮他背锅。实际上,应该还有下句崇祯皇帝没有说出来,就是“我误大明”,就是他听信了完全的儒家学说,要做个完全的好人,却不肯去做一点有利于维持王朝统治的“坏事”,导致王朝病入膏肓。
却不知,儒家的人从骨子里面不会为帝王背锅,他们和帝王一样也只能做正大光明的事情,而且,以前为帝王背锅的后果是被无情诛杀,已经成为前车之鉴,故再无人勇于背锅了。
说起东林文人,自然就会想到他的领袖,顾宪成,他的一副对联,一直在民间留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为他创办,东林书院,也被人称为,东林先生,他是一个志向远大和有抱负的人,他是饱含着政治踏入仕途的,一心想为人国家和百姓做出有益的事情来。可惜当时明神宗在位,宧官当权,政治非常黑暗。顾宪成为官时不媚权贵,办事认真,十分清廉。他过于刚直不阿的性格,被不理政事的明神宗罢官。
后来他回到了家乡,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和当地学者共同重建当年杨时讲学的地方一一东林书院。任东林学院主讲。东林书院其实成为一个舆论中心,逐渐从一个学术团体形成一个政治派别。
后来魏忠贤专权后,对东林党员及其追随者大加迫害,即使当时顾宪成已病逝,也被迫削籍。其实顾宪成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社会政治,关心世道人心,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救世精神,他的很多著作一直被流传至今。
天启中年,魏忠贤专权,形成明朝最大的阉党集团,诸党争相投靠魏忠贤门下,形成阉党,并怂恿魏忠贤对东林党人实行血腥镇压。后来崇祯帝继位,虽然除掉了魏忠贤,但阉党依然残存嚣张,继续排斥东林党人,直到明朝灭亡。
明朝的灭亡,民心没人散,党派争斗,经济危机,官场腐败横行!🐴🌺🌺
东林书院为何能成为影响天下兴亡的地方?
东林书院的创始人顾炎武创立书院的目的,可以从一幅大家都熟悉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看出,是叫国人好好读书,关心国事!
顾宪成认为:讲学,可以传授知识,风范人物,扶持正论,为国家培养人才,这和自己重人才、重舆论的政治思想是一致的。
顾宪成在《东林商语》中更和盘托出同人之抱负:“自古未有关门闭户独自做成的圣贤,自古圣贤未有绝类离群孤立无与之学问。吾群一乡之善士讲习,即一乡之善皆收而为吾之善,而精神充满一乡矣。群一国之善士讲习,即一国之善皆收而为吾之善,而精神充满一国矣。群天下之善士讲习,即天下之善皆收为吾之善,而精神充满乎天下!
由此可见,顾宪成关心国家大事,充满了救世精神。他提出种种不合理现象,针贬时敝,以求达到救世的目的!
说到东林书院,不得不提的是它门口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相信在课堂上很多人都很熟悉,很多学校也把这句话作为激励自己的一个标准和方向。这句话是由东林书院的创办人顾宪成写的,作为东林书院的一个宗旨,放在现在来说就是校训了。
东林书院是明代最著名的书院,不仅在学术方面,在政治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十分的广泛,东林书院能够占据一席之地,也从侧面反映了政治势力的消长。东林书院是在明朝的中后期才创建的,当时社会上比较流行书院讲会,就是听讲座。于是书院的创始人顾宪成在各个地方都讲过课,名声扩展的很快,东林书院第一次的大会就形成了书院讲学的高潮,到了八年之后这项活动依然十分的频繁,并且慢慢的不仅是东林书院,邻近的书院也都受到了这种气氛的感染,形成相当大的一个书院网,一环连接一环。也是因为讲学的兴起和日益扩大的英雄,让东林书院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这也是它在朝堂上能够有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
东林学院的人是自称自己是儒家正统,并且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就以创建人顾宪成来说吧,他很热衷参与政治上的谈论,他为东林学院写的对联也体现了他对于国家的关心。当然他也不单单只是参与政事,既然是讲课一定也有学术上的研究,学术上标榜的是“反王学”,就是针对“王学末流”,也就是向程朱理学回归。在政治上呢它以“反阉党”自居,这个从字面意思上就很好理解了,就是反对太监,但是这也直接导致了它悲惨的结局,因为当时掌控朝廷中权力的是魏忠贤,这种举措直接引起了魏忠贤的不满,于是魏忠贤使用手段先夺了东林党四位主要任务的官职,然后又拆除了全国的书院,不仅如此,他还发布通缉令,在全国通缉三百多名“东林党”的人士。
后来,不仅东林书院被毁,全国所有的书院基本都被毁了,东林人士没办法只能转移,在一个道舍里继续讲学,可以说就远离了政治,只做学术,而当年创始人顾宪成写的这幅对联也是对东林书院最好的总结。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提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引起全国学子热烈反响,甚而家喻户晓,曾激励过多少知识分子,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促进极大。
近年来,无锡市对东林学院又进行了不断的修复,成了家土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地。
其“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也符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元1604年(明万历32年),被革职回家的顾宪成等人在家乡无锡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讲学其中。他们在讲学中经常触及社会现实问题,议论如何改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状况,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们把读书、讲学同关心国家大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他们提出了廉洁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逐渐形成一个学术团体,后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东林党”。东林党人在当时遭到宦官魏忠贤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有时他们自己也会称为东林党人,但这个“党”表示“同志”“战友”。而在反对派口中是贬义的“结党营私”)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林党发生了严重变异。尤其是明朝亡国之际,一些东林党人士,逐渐为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代言,对明末饥荒灾民的悲惨现实当做没看见,还极力阻挠对款赈灾。当时党事纷乱、政治腐败,士大夫演变为两派,互相争斗,其中宦官魏忠贤又与反派勾结,一起迫害正直大臣。所以又有东林党误国之说。
东林书院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东林书院在古代教育、学术、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书院采用了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术研究能力。书院内的讲堂、书舍、学田等设施一应俱全,为学者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东林书院还倡导了一种“读书为学,修身养性”的教育理念,强调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的重要性。
无锡东林书院值得去吗?
无锡东林书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无锡的一个知名景点,也是东林派的发源地。作为明朝的四大书院之一,这里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非常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在这里可以参观神秘的东林书院、东林派文化展馆和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纪念馆等,还有一些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古籍手稿,对于喜爱文化历史的游客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此外,东林书院周围还有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可以赏花观景、散步鸟语,非常适合休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