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需要做哪些准备?
根据您自己具体登山环境情况,比如海拔,来选择具体装备
(一)
1.若是3000米以下低等海拔徒步为主的路线,需要带的一般是:登山包、徒步鞋、纯棉袜,冲锋衣、速干裤,水壶,手杖,毛巾,对讲机,手机,墨镜,应急医药包,防蚊虫用具,照明设备等
2.如需要过夜则另需,帐篷、睡袋、防潮垫、炊具、炉头、燃气罐;
(二)
若是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甚至更高海拔的雪山,装备要升级的是:冲锋衣裤、帐篷、防潮垫、睡袋、高山登山鞋,另需要安全绳索、升降器、保暖帽、保暖手套、保温水壶、登山墨镜、登山挂扣、双手杖等。如果一路上会有水源,则需户外水桶、净水片、防水袋、溯溪鞋,如果有需要攀岩,另需要镁粉,攀岩鞋。
切记这些装备的实用性第一,款式才是第二的,因为在野外的生活比在城市里要艰苦和危险的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是要尊重自然,不要随意去破坏自然景观;二是最好自己在出行前先找目的地的资料熟悉一下,学一些野外生存的基本常识,避免不必要的危险;三是在户外一定要团结互助!祝您登山愉快,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登山等户外运动中,装备是保证登山者安全的重要保障。一般来说登山者至少要携带以下十类物品,简称为“十项必备物品”。
对于登山者来说,GPS是必备。提前下载目标山区的地图,规划好路线轨迹。同时带有定位功能的GPS能够在迷路之时迅速确定位置。
与普通人印象中不同,高原的紫外线辐射尤为严重,而雪地则更是如此。雪会反射90%的紫外线,如果不佩戴雪镜、涂抹防晒霜和防晒唇膏,极有可能出现雪盲和晒伤。所以雪镜(太阳镜)、防晒霜及防晒唇膏都是必备。
手套、帽子、羽绒服等都是必备。手套可以的话多带一双备用,以免被打湿。
头灯是登山时必备的物品,记得携带头灯的备用电池。而营地灯也很有用,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携带上。
急救包应该在包括纱布条、纱布块、绷带、胶布、剪刀等最起码的急救物品,登山者也需要掌握简单的急救措施。
一个高原打火机或是一个打火棒是烹饪必须的,如果路线上无法捡柴火烧火的话,锅和炉头也都是必须的。
一把小刀是人手必备的物品。其他的维修工具如钳子、起子、钻子、剪刀以及其他的装备的配件都可以收在一块。
行路食品(路餐)和早晚餐提前按照每个人的食量、喜好准备好,水根据所去登山的地区的海拔和季节可以有不同的变化,可以多向教练或有经验的登山者参考。
对讲机是队伍内部交流沟通的必须物品,而微信电话可以帮助队伍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地区和外部后方人员交流。
户外登山分几种情况,低海拔,高海拔,雪山,低海拔的山一般背个双肩包,登山杖,指北针,救生哨,手电筒,一日用餐,足量的水即可,
高海拔因为不是一日游,装备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帐篷睡袋以及冬季服装一类的,全套露营装备,鞋子要防水,足够的食物和高能量零食,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单独一人登山,俗话说无兄弟不登山,
雪山的装备就很多了,对身体素质也要求很高,需要抗高反,必须结组才行,雪套,冰爪必须的,结组需要绳索,打钉保护,防止滑坠,专业性比较强,人体一般在海拔2600米一下是没有高反的,也根据人的体质决定,雪线为4500米,4500米以上就算雪山了!
做好万全准备,是登山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以下三方面准备不容忽视:
1、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应该尽早规划,如果平时没有运动习惯,那就得上紧发条,认真制定训练菜单、肌力、耐力、肺活量,这些基本功都缺一不可,练功没有什么捷径可言。
登山运动使用的肌群很广泛,如果只擅长一种运动,不见得能应付体力吃重的高山健行。比如马拉松选手有很好的耐力和心肺,但负重可能就不太理想。
健身房里能举起几十公斤哑铃的大汉,也许没走多远就气喘吁吁、不支倒地。
登山的体能训练,需要多元化的运动。
比较有用的不伤膝盖的比如单车、慢跑,选择多一点上下坡路段,、来增强腿部肌肉的锻炼。
爬楼也比较有效,但是建议爬上去,坐电梯下来。
2、装备的购买和测试
做好万全准备,是登山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走上步道进入深山,就必须有任何事情都可以自行打理的心理准备,因为真正危急的时刻,能够信任的只有自己。而且做足准备和训练,可以强化心理素质,遇到问题就可以冷静处理,而不会因为慌乱、紧张,把自己带到更麻烦的处境。
当然,如果怕火的呆呆不会开炉头,我还是会乖乖地把晚餐煮好,但还好,她会准备很多好吃的零食,也很认真地学习各种装备的操作,所以,要是哪天我真的在山上行动不便,绝对可以相信她能带我脱离险境,或至少煮一碗热腾腾的泡面温暖我的胃。
常有人说,能否登顶的关键是意志力而不是体力。这句话说对了一半,意志力的确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充沛的体力支撑到登顶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可能连使用意志力的力气跟机会都没有。
体能的训练必须尽早规划,如果平时没有运动习惯,就得上紧发条,认真制定训练菜单,肌力、耐力、肺活量,这些基本功都缺一不可,练功不能走捷径,爬山当然也不行。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就没有登顶的机会, 况且,如果你跟队友的体力相差过于悬殊,你便成了拖垮团队进度的“凶手”,这种心理跟生理的双重压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
登山运动使用的肌群很广泛,如果只擅长一种运动,不见得可以应付体力吃重的高山健行。举例来说,马拉松选手有很好的耐力和心肺功能,但负重能力也许不太理想;而在健身房能够举起几十公斤哑铃的大汉,也许没走多远就气喘吁吁、不支倒地了。多元化的运动内容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同时针对局部较弱的部分加强锻炼,才是一个完整健全的训练计划。
单车跟慢跑是我平常就会做的有氧训练运动,在不致让膝盖受伤的强度下,我会尽量选择多一点上下坡的路段,来加强腿部肌肉的锻炼。体重较重或有其他因素不适合跑步的人,可以改用快走或是负重慢走的方式逐渐增加强度,不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到自己不能负担的程度,以免造成运动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