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为什么1962才发现?
1. 乐山大佛之所以在1962年才被发现。
2. 这是因为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市,地理位置偏远,当时交通不便,且地形复杂,使得这座巨大的石刻佛像长期被掩盖,没有被人们发现。
3. 此外,乐山大佛的发现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在1962年,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初期,社会动荡,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掘并不是当时的重点工作。
直到有人意外发现了乐山大佛,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进而进行了保护和修复工作。
这也延伸出了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需要加强的意识。
乐山大佛4次闭眼,为什么一个石雕像也会有动作?
据相关史料记载,乐山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集处,此处水势湍急,每年夏天水势更是凶猛,此处经常发生船毁人亡事件。
唐朝开元初年,海通和尚立志修建乐山大佛,其意欲仰仗佛祖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海通和尚奔走各方募集钱财,佛像动工后当地官员一度向海通索要经费,海通为保修建乐山大佛的资金“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官吏大惊、奔走祈悔。
乐山大佛修到肩部之时海通和尚圆寂而去,工程一度停滞,后朝廷拨款修建,历经90年,乐山大佛修修停停、停停修修终于建成,建成后乐山的水势还真就没那么汹涌了。
乐山大佛确实闭过四次眼。
1962年,我国闹饥荒,全国人民苦不堪言,乐山大佛闭了一次眼,很多人称乐山大佛不忍看人间疾苦。
1963年,饥荒未去,南方又遇洪灾,人民苦上加苦,乐山大佛又闭了一次眼,当然,这一次人们依然觉得乐山大佛是在闭眼为人民祈福。
1976年,我们的伟人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相继去世,后面又发生了唐山大地震,乐山大佛又一次闭上了眼睛,大家自然而然地认为乐山大佛是因为难过才闭上的双眼。
2000年,乐山大佛又一次闭上了眼,但这一年我国发生的大事多是好事,加入WTO,申奥成功,科技经济飞速发展,这一次大家觉得乐山大佛是因为高兴而闭上了眼睛。
超自然的现象往往都可以用科学去解释,在研究了一番后,相关专家得出了结论,随着四川工业发展进程的推进,乐山周边建起了很多工厂,在一段时间里工厂是酸雨的根源,酸雨腐蚀了乐山大佛,乐山大佛眼睛部位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污垢,看起来就像是乐山大佛闭上了双眼。
对于专家的说法,很多人将信将疑,毕竟1962年和1963年乐山周边还没有什么工厂,1962年政府也曾修缮过乐山大佛,最主要的是,乐山大佛每次闭眼的时间点都和一些重要的事件的时间点相吻合。
乐山大佛作为世界上最高的石刻大佛,有很多有趣、神秘的传说,其中最神秘的就是大佛闭眼流泪事件了。相传,每次大佛闭目流泪都警示灾难发生,有记录的三次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分别是1962年、1963年、1976年和2000年。
那么这座大佛真的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吗?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90年。
以完成后的时间来计,这尊佛像距今已有1215年,在这1215年中,大佛裸露在外的时间长达700多年。
当时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三江汇流处经常发生沉船事故,当地老百姓为了镇江水而建了一尊大佛。有意思的是,自从建了大佛之后,未发生过一起沉船事故。
最初,建筑者们修建了大像阁这一巨型建筑来保护大佛,在南宋的《长江万里图》里,可以看到以前大佛所在的宫殿。
但是,大像阁在宋元时期被毁了,没有了遮风挡雨防光的保护,大佛常年经受风吹雨打和植被侵蚀。
数据显示,乐山大佛高71米,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 ,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
乐山人民人人敬佛,亲切地称这尊大佛为“大佛老爷子”。
比如,乐山市最高的建筑物68米,不是乐山没有经济能力盖更高的楼, 而是有语:矮佛三分,也就近佛三分。
我外婆是乐山的,在乐山当地有很多关于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坐在灶台下听外婆给我讲这些故事,其中自然也有乐山大佛闭眼的故事。在她们那辈人心目中,乐山大佛是有灵气的、有生命的。这些故事虽然有封建迷信的味道,但有些至今仍然解释不清。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三江汇流处经常发生沉船事故。百姓们为了祈求平安,于是在三江交汇处开凿了大佛。有了大佛的镇守,此地再也没有发生过沉船事故。乐山大佛的双目半开半闭,目光安详谦和。在历史上,大佛曾经四次闭上眼睛,分别是1962年、1963年、1976年和2000年。
1962年和1963年,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饿殍遍野,大佛不忍看这人间悲剧,痛苦的闭上了眼睛。1976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最悲痛的一年,毛、周、朱三位领导人陨落,唐山大地震致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大佛再度闭上了眼睛。2000年大佛闭眼,中国并无异象,但这一年标志着全人类走进了新时代。
关于乐山大佛闭眼,科学解释是由于酸雨的原因造成的。酸雨多出现在工业发达城市,上世纪6、70年代时,中国基本没有工业基础,出现酸雨这种工业附属产物的几率很小。另外有专家认为,乐山多雨,生成了地衣、苔藓和其他生物藻类、霉菌类物质。这些物质累积到一定量时,将大佛的眼睛遮盖,造成了大佛闭眼的现象。但是在历史记载中,仅有这四次闭眼现象,这似乎也说不通。
除了闭眼外,乐山大佛佛光也非常神奇。迄今为止,历史记载中仅有2002年出现过一次。2000年5月6日,在一场大雨过后,乐山大佛头顶天空出现了一圈五彩佛光。佛光整整持续了3个小时,数万人目睹了这一盛况。气象部门称这是“日晕”现象,是由于日光透过云层的冰晶时,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遗憾的是,当年的手机拍摄功能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没有留下视频资料。
传闻乐山大佛共四次“闭眼”,分别发生于1962年、1963年、1976年和2000年,而乐山大佛建成于803年,距今1200多年,早不闭眼晚不闭眼,为何建国后闭眼?答案很明显,所谓眨眼只是人们一厢情愿。
乐山大佛是一座自唐玄宗年代开始建设的大型佛教雕塑,依托于山体,处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由于水势较急在此河段常发生事故,可能由于这个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宗教信仰,玄宗时代开始在造大佛像。由于大佛工程量巨大,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
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建造时很多岩石脱落掉于江河内,无意中使河水流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传闻在乐山大佛建成后河段内的事故确实少了很多,也个乐山大佛增添了很多神奇的色彩,从古至今吸引着文人墨客、游人到访参观。
大佛的设计相当精巧,考虑到了雨水对大佛从冲刷,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千百年来保护着大佛,起到了防止雨水侵蚀保护大佛的作用。但毕竟千百年过去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大佛和建成时的已经相当不同,其实大佛是彩色的,先雕刻出外形,然后在相应的地方涂布相应的颜色,发髻自然是黑色、嘴唇是红色,当然眼睛仁也是黑色,造就了大佛慈悲的形象。
但颜料不像岩石,经受风雨侵蚀会逐渐地脱落,而历朝历代也会对大佛进行修复,经过修复脱落脱落修复历程,大佛的眼睛看起来就像是睁闭一样。网络流传的图都是因为大佛眼睛上色彩脱落的结果,并不是大佛真的如活人一样睁闭双眼。
看似玄妙的事,从物理化学的角度看则相当简单。大佛历经千年依然端坐在那里,石头制成的它不悲不喜不为外物所动,更不会视民间疾苦而闭眼、哭泣,所有的只是人们一厢情愿加上去的想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