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的魅力在哪里?
对于真正喜欢诗词的人而言,相当于儒生眼里的孔祠,相当于僧人眼中的那一颗菩提树。相当于道教人士眼里的函谷关,相当于基督,犹大,伊斯兰教徒眼中的圣城耶路撒冷。
诗家圣地,浣花草堂!
一个只用平仄和格律就让无数后代文人顶礼膜拜的老人,当年就在这坐破落的草堂中实现了诗歌的集大成。而这个“集大成”在杜甫身上是代词,在别人身上仅仅是过誉的形容词。
杜甫就是在这个草堂中,一步一步地走上了唐诗的巅峰,并且成圣。
如果圣人有悟道的传说,那么草堂就是杜甫成圣之地。
十分唐诗,杜甫一人便可独占七分。而这七分大多都与这草堂息息相关。
没有体会到杜诗之美的人,绝不会了解杜诗的力量有多么恐怖,绝不会知道杜诗的魅力有多么动人,绝不会知道杜诗的美好有多么绝伦。而这些杜诗基本上都是在草堂期间完成的!
草堂不是某个地方的名字,而是唐诗的名字!
从唐之后,越是大诗人大词人越了解杜诗的庞大渊博和深不可测,太多太多的典故都是从草堂开始。而草堂本身,也变成了一个典故。
在草堂之后的每一首诗,都几乎压得后人喘不过气来。从此之后的所有岁月,或许有人质疑杜甫,但绝无一人否定杜诗。每一个技巧,每一套组合,每一种结构,每一处典故,甚至每一个字句都会被后代诗人词人巧妙地化在自己的诗里。当年小可读稼轩词,看到“正仰看、飞鸟却应人,回头错”,马上心里就软了一下,这不正是杜诗“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的呆痴之气么?像这样的例子太多,某一个人在诗词里的痴总会和草堂里另一个人的痴融在一起。
从根本上来讲,杜甫草堂是一个文化符号,而不是简单的景观。杜甫一生跌宕起伏,漂泊无定,最后在船上去世。而杜甫在草堂期间是比较安定的时候,虽然破了点,“草”堂嘛,但也是安定的住所,不是漂泊的状态。所以说,杜甫草堂代表着一种精神力量,即:坚韧不拔,虽处贫寒,却也能“兼济天下”。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在成都有一块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圣地,它的名字叫——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作为成都最具诗歌气息和历史文化的城市名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在海内外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吸引无数游客慕名前来。
答:
成都杜甫草堂历史悠久、举世闻名、诗篇溢香、文化浓厚,其魅力四射,光彩夺目,盖访者、拜者、学者、文人、游人、国际爱好者络绎不绝。
杜甫,字子美。有“诗圣”之称,其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创作有:《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共有约1500首诗歌保留了下来。
杜甫草堂属国家一级博物馆,建有杜甫学术研讨会,珍藏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千余件。
杜甫草堂,是有关杜甫生平创作馆藏最多、保护最完好的地方。现代大家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刘海粟、吴作人、李苦禅、王雪涛等也多以杜诗画意为题材创作出许许多多的风格各异的精品佳作。
杜甫草堂魅力,不仅有杜甫精彩绝伦的千古诗篇,更是中国历史文明、历史文化、历史记忆的源源流淌。(图片:互联网)
名人效应。在唐朝,李白是仙,杜甫是圣。杜甫是中国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荒淫奢靡的腐朽生活。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诗大多反应广大贫苦大众的生活。从许多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同情老百姓。而又无可奈何之举。这在当时封建社会统治的皇权政治下是难能可贵的。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历史长河中,也有许多诗人忧国忧民,揭露朝庭黑暗,同情百姓。但揭露最深刻的还是杜甫。一干多年来人民爱戴敬仰这位伟大诗人,每年都有大量国内外游客到成都杜甫草堂去看看。所以他有魅力。
杜甫草堂是什么意思?
草堂大门匾额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课。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杜甫当年来到成都时,觉得成都景色宜人,便在此定居,自己建立了杜甫草堂,由于当时贫穷,他还写了不少诗来向当地的社会名流索要一些花草树木,自己亲手栽培,他看上了浣花溪旁的一块宝地,便依溪建。
杜甫的草堂是在现今的哪个城市?
杜甫草堂在成都市杜甫草堂坐落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