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还有没有靠天下雨灌溉的?
我们这里就是靠天吃饭的地方,地处甘肃平凉崆峒区,今年是雨水充沛的一年也有丰收的迹象,像是往年水果都很少结果,今年杏树那果子可是满山遍野都是到处都是枝头压断的树,象以前吧每年都有收杏核的,能卖三四百就不得了了,今年光杏核就卖了两千多,不过往年有杏干,但是今年雨水太多,更本就没有太阳所以很少几乎没有,不过今年的水草丰美啊这里,往年不敢出去放羊,怕吃光了草水土流失,今年到处是草最后张的比羊都高,谁家缺草就去割到处都是,我们这种地方就是靠天吃饭的地方自古就是,不过现在人都出去打工了到处是荒地,没人种今年的雨水又一次给了这些地生机,野草茂盛。不过我觉得这种地方也有好的一面,最起码减少了劳动力,给了人很多做其他事情的机会也会产生很多副业,总归在人类的智慧里只要敢想敢做,致富之路会越来越近。谢谢
在农村这种靠天下雨灌浇田的地方还有很多,甚至人吃水都是大问题。
我的家乡,地处山区,每年4 到6月份是少雨的季节,”春雨贵如油”是真实表现。那些住在小山脚下的人们,平时吃水都是靠建在山顶上的水塔抽地下深水储存起来,只能满足人的日常生活用水,如果遭遇连续干旱吃水都将会限量的。
干旱的天气,干燥的风,农田上大都栽的是桃树 、苹果等赖以养家糊口的经济作物。在此情况下,农村的果农们只能用大型的抽水机抽取深水井里的水,往往是1 2个小时就要停下等待井水储备,20米的消防水管联结起来,绵延几公里,但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满足果树的需求,往往只能维持果树不被旱死,看着侍长的果实萎缩脱落。
勤劳朴实的农村真正的农民,特别是水资源溃乏的地区,风调雨顺是他们最大的满足。
在贵州的很多地方,都是靠天吃饭。目前我所知的,铜仁地区,遵义市,西南部靠近云南的绝大多数地方,都属于靠天下雨灌溉的。原因有
一,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段,山地极多,平原很少,灌溉渠修造难度很大,加之过去整个经济环境差,没有财力物力修造,导致这些地方多靠老天下雨;
二,贵州河流众多,但是能引流作为灌溉用水的很少。山地多,河流都处在山峡或者其他低洼处,无法抽取作为灌溉用;
三,传统守旧思维,从贵州很多地方的耕种方式可以看出来,还属于人力畜力耕种。曾经尝试推荐助耕机(小型柴油机)给农民朋友使用,但没有收到任何好的效果,并不是不适合,而是舍不得花钱加油……越舍不得就越穷,成了恶性循环。接受新的灌溉方式,对很多人来说,一次性投入一大笔钱,难以接受,宁愿靠着老天吃饭——毕竟“老祖宗靠天吃饭几千年了,都没有饿死”……
谢谢邀请,答案是肯定要靠雨水的,哪怕在各种农业机械化的今天农民还是要靠天吃饭,不过比以前效率、产量等各方面都提高了很多。
不下雨自行灌溉只能应付一时,如果整个秋天都不下雨那农作物可就全完了,因为这个季节的雨水对农业的影响相当大。农民对此的重视程度也不亚于过节。历来“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同样,立秋过后下不下雨更忽视不得,“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在农村农民盘算最多的肯定是农事:“立秋种荞麦,秋分麦入土。”;“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享受丰收的同时,也要掌握好工作的节奏“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就像我的老家过了立秋还盘算着今年有一个好收成,结果台风来了,好多农作物要不被洪水冲了,要不就被大风刮倒了,好不容易熬过去台风,就在昨天又下了一场硬币大小的冰雹,苞米全毁了,庄稼基本绝产。农民靠天自古到今都是无法避免的,大自然的力量令人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