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京天坛相似的建筑有哪几个?
京城九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社稷坛,是明代迁都北京所建的第一坛。 “人非土不生,非谷不食”,社稷成了封建时代国家的象征与代名词。明清两朝历代皇帝于每年春秋第二个月的第一个戊日,要来这里(今中山公园)祭祀社神与稷神。
永乐十八年,在正阳门南侧建起天地坛,配有日月、星辰、云雨、风雷四从坛,当时是天地日月等一起祭祀的。到了明嘉靖九年(1530年),才对诸神分郊祭祀,在天地坛(今祈年殿,又名祈谷坛)的南端建起圜丘坛(天坛),又有祭天台之称,于每年冬至日供皇帝祭天之用;方泽坛(地坛)建在安定门外,是明清皇帝每年夏至日祭祀土地神的场所。在朝阳门外建有朝日坛,用于春分日祭日;阜成门外所建夕月坛,为秋分日祭月;并把大祀殿改名为大享殿,于每年正月的第一个辛日“恭祀上帝,以祈年谷”,因此又称祈谷坛。清乾隆十六年改称祈年殿。
位于永定门内西侧的先农坛建于永乐中,是祭祀神农氏之地,自清雍正二年起,皇帝于春季第二个月的亥日吉时,来此“弓行祀礼,亲御耒耜”。
太岁坛在先农坛东北侧,建于明嘉靖十一年,因太岁是值岁之神,皇帝不仅每年正月上旬吉日和腊月末祭祀两次,以求岁岁吉祥、国泰民安,而且在先农坛行躬耕礼之后,也要到这里拈香。
先蚕坛为明嘉靖年间建,原在安定门外,后迁至西苑东北角(今北海公园内)。每年春季第二个月的已日吉日,皇后要来此祭祀并行躬行桑礼,以示对农副业生产的关怀与重视,有时遣妃代行礼。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北京的五大祭祀场所。
“坛”,是指古代祭祀大典用的台子,或者军队出征时,用来誓师的台子,也叫坛,如登坛拜将。
北京有五坛,分别是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这五坛无疑列外,都是祭祀用的。五坛以故宫为中心,日坛在故宫以东、月坛在西、地坛在北、天坛在南偏东、先农坛在南偏西。
天坛祭天,地坛祭地,日坛祭祀太阳,月坛祭祀月亮,先农坛祭祀农神。
北京太庙属于什么建筑类型?
始建于公元1420年的北京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太庙位于天安门东侧,西侧是社稷坛(今中山公园)。这种对称布局标准地反映了《周礼·考工记》关于古代王城“左祖右社”的建筑规制。北京太庙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祭祖建筑群,主要有牺牲所、神厨、神库、井亭、燎炉、配殿等
北京明清的太庙是由前中后殿和廊庑等建筑组成:正南为前门,外周设围墙,入内三条道,有御河。中门设三桥,另外东西两边各有两桥,故御河上共有七座桥。然后是一门,即戟门,门内一个院子,左右为廊庑配殿,院北正中(中轴线)即主体建筑太庙前殿。庙后中轴线上还有中殿、后殿,其两边均设配殿,最北有后门。
太庙前殿是一座我国古代建筑中等级规格最高的建筑。面宽十一间,进深四间,屋顶为庑殿二重檐,上铺黄色琉璃瓦,下设三层汉白玉台基。
五色土是什么土种?
五色土是指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纯天然土壤。五色土是华夏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数千年来被赋予无限美好的寓意。
五色土的使用在《山海经》《禹贡》《周礼》《史记》《唐书》等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多用于诸侯建国立社、帝王封禅等重大仪式。
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种颜色的土壤,由全国各地纳贡交来,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社稷坛是古代帝王江山社稷的象征,因此社稷成为国家政权的代名词。现在保存最为完好的社稷坛是北京紫禁城内的明清两代社稷坛(北京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内)。五色土的华夏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代表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行(金木水火土)、华夏五帝(青帝伏羲、赤帝神农、黄帝轩辕、白帝少昊、黑帝颛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