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用的是哪个时区的时间?
台湾和北京一样,都是处在东八区的范围,这两个地方是没有时差的,台湾还是叫的中原标准时间,这是民国时期东八区的时区名称。中国是处在东五区到东九区的范围,在民国时期则是依照从西到东的顺序把各个时区分别命名为昆仑时区、新藏时区、隆蜀时区、中原标准时区、长白时区,新中国成立后统一使用北京时间,以东八区的时间为标准,当然北京时间并不是在北京发出的,而是在陕西蒲城发出,其实那里是东七区,只是那一片是中国地理位置最中间的地方。但是中国在具体作息时间上,新疆和西藏由于地理位置偏西,天亮天黑都比东部地区要晚两个小时左右,所以在作息时间上要晚两个小时,但是全国统一时间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交通行业特别是铁路、民航少一些麻烦,另外广播、电视的节目预告只需要报一个时间就足矣。
台湾使用东八区时间,和北京时间是一致的。但是台湾人并不叫“北京时间“,也不叫“南京时间“或者“台北时间“而称为“中原标准时间“。其实不管大陆和台湾的时间叫什么名称,这个时间并不是我们自己的,不是北京时间更不是有人说的西安时间,而是格林威治时间+8,是东经120度线的时间。
北京天安门的经度约为东经116.5度,如果是准确的北京时间就应该比目前的120度经线时间慢14分钟,比格林威治快7小时46分(如果精确计算,还会有零头的秒)。但是目前没有哪个国家这样做,即使是特立独行的北朝鲜也用的是GMT+8.5,而没有出现零头分钟。
台湾用的是中原标准时间,民国时期把中国的五个时区分别称为长白时区、中原时区、隆蜀时区、新藏时区、昆仑时区,所以中原标准时间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后,大陆地区把中原标准时间改称北京时间。
台湾的时区与中国大陆相同,都是东八区的GMT+8。
不过在2017年10月中旬,有台湾网友在台湾的「公共政策网路参与平台」发起连署,建议台湾政府当局把时区从「GMT+8」调整为「GMT+9」,变成和日本、南韩相同的时区。连署在2017年10月17日展开后引发议论,许多网友纷纷赞同,这个提案在2天内,突破5千人门槛。
依照台湾官方对「公共政策网路参与平台」提案的处理规定,当任何提案在60天内,达到5000人连署,官方将在两个月的60天内,对提案提出答覆。
因为这个提案与连署,使台湾属于哪个时区,是不是应该更改时区的话题,成为讨论焦点。
提案的网友指出,台湾其实在过去也曾经属于「GMT+9」时区,与台湾经度类似的南、北韩也不是「GMT+8」时区,调整为「GMT+9」的提前1小时,在地理上合宜的,冬天下班时也不会那幺暗,夏天也可充分地利用阳光。
当然,这个提案的背后,总有些政治的算计,那就是与中国大陆不属于同一个时区。
也就在改时区提案连署成功后两天的2017年10月21日,反制改台湾时区的「应维持GMT +8时区,反对调整时区至GMT+9」提案也立即连署成功。提案强调台湾民众早已习惯目前的时间标准,不宜因任何政治因素干扰日常作息。
反对改时区人士认为:「改时区要花多少钱?」、「日光节约的概念并不是改时区」、「提案人有考虑过轮班的人吗?」、「台湾就是在GMT+8、东经120度的线上,是要多管闲事换什幺时区?」、「完全看不出改了时区对人民有什幺帮助,根本只是以政治因素考量嘛。」
台湾为什么叫台湾,是什么时候开始住人的?
台湾岛的名称起源历史还有一些争议。一种说法是“台湾”一词来源于荷兰语的“Tayouan”(也被拼写为“Taiouan”或“Tayowan”),这是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建立的殖民地“瑞典堡”(Fort Zeelandia)旁边的一个村庄的名称。另外一种说法则是认为“台湾”一词来自于泰雅族的语言,意思是“海的一边”。
史前时期,台湾岛上已有原住民部落居住。直到公元7至8世纪,随着大陆南迁,福建、广东等地民众,开始陆续迁往台湾岛的沿海地区定居。明朝时期,台湾岛逐渐成为南洋海上贸易的重要地点。清朝时期,由于战乱和饥荒的影响,大量来自大陆的汉民族移民进入台湾的各个地区,使得台湾岛逐渐成为了一个多元族群的岛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国政府被迫撤离大陆,举家迁移至台湾岛,在台湾岛上重新建立政府,成为现代台湾的开端。